中央会议重提“房住不炒”,意味着什么?

国民经略 2019-04-23

每一次转向,都非毫无预兆。

4月19日,中央重要会议召开,再次提及房地产:

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落实好一城一策、因城施策、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。

随即,就在同一天,住建部对部分房价、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预警提示

这段话不长,但信息含量很高,有三大值得注意之处。

一是重提“房住不炒”。

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,未提及“房住不炒”,这被认为是楼市松绑的重要信号之一。时隔一个半月之后,这一次“房住不炒“重新出现,释放了什么信号?

这背后,经济压力有所缓解,而楼市环境发生变化,部分一二线城市楼市回暖,个别城市出现上涨的势头,防止楼市过热的迫切性重新出现

事实上,楼市调控已经卷土重来。

先是国管公积金“认房又认贷”,接着长沙将二套房契税提高到4%,随后合肥加大查处“哄抬房价”、“捂盘惜售””等违法违规行为,而自然资源部发布通知“要求去化周期在12月以内的城市增加供地”……(参阅《楼市调控卷土重来!这些城市被要求增加供地》)

这说明,楼市的核心词是“稳”。既要防范大落,同样也要防范大起,大起大落都不行。

显然,楼市大热必有调控,而楼市遇冷则有松绑,关键是要防止炒作投机。

二是明确“一城一策”,且提及长效机制。

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明确提及“一城一策”的概念,此前在政策文件里多是“因城施策”“分类指导”等表述。比起“因城施策”,“一城一策”无疑更加清晰,赋予各个城市的操作空间也更大。

既然是一城一策,那么楼市调控就不会再一刀切。有的城市需要松绑,有的城市需要收紧,有的城市需要高压调控,只要符合“房住不炒”的大方向,各个城市都有了自己的操作空间。

与此同时,“一城一策、因城施策、城市政府主体责任”还被视为长效机制。这意味着,楼市调控将会一直存在,每个城市都要对自己的楼市肩负起主体责任。

三是货币政策表述发生变化,“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”的说法重新出现。

就在几天前,一季度金融数据及经济数据陆续发布,全部都超出预期,经济呈现企稳的态势。

随即,央行在一季度例会上,重提“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”。而早在3月底,央行深夜辟谣“4月1日起降准”并致函公安机关,这些信息都说明,当经济开始企稳,货币宽松的幅度就会随之而减小。(参阅《央行数据远超预期,释放了什么信号?》)

与此同时,4月17日,银保监会在官网发文指出,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,控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。

这一切都说明,政策正在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,暂时不会有大水漫灌,也不会大规模刺激房地产。相反,防止楼市过热正在成为新的调控方向。

请记住凯风君在《2019楼市往哪走?》提到的那则规律:政策市之下,没有一成不变的楼市调控。无论松绑还是收紧,都是基于现实环境而来。当环境发生变化,政策基调必然随之而变化。